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上海市第十中学举行《历史老师讲“四史”》党日活动
发布日期:2020-10-16    发布人:许迎华

学“四史”在上海市第十中学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丹桂飘香的十月中旬,由校党支部组织开展的《历史老师讲“四史”》党日活动再次掀起学习的高潮。

此次活动由党员史地心组的组长倪芸老师领衔,两位年轻团员老师秦怡华,鲍子龙共同担当。他们分别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海峡两岸的交往》、《钢铁长城》为市十中学的全体党员带来一场生动而深刻的“四史”教育。老师们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做到有声有色、入脑入心,让党员同志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事实、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浩瀚的“四史”印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艰辛探索。我们要用"大历史观"的视野去观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在聆听的过程中,党员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分,并纷纷表示要在“四史”学习中汲取养分,以更好的精神面貌与昂扬的姿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德育教导、党员教师强静同志听了倪芸老师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说道:“倪老师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国内外复杂形势为历史着眼点,让学生明白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在建国初期不利的外交形势下,如何建立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周恩来总理以其高超的外交才干和杰出的人格魅力,让新中国在国际上第一次 ‘漂亮的亮相’……生动的故事、丰富的史料还原了当时的情境,通过阅读、讲解和层层剖析,引导学生从示意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从史料提取中学会阅读、学会总结提炼。倪芸老师的讲课富有激情,引发了听课师生的强烈共鸣,让‘四史’真正走进了课堂,走近了学生的内心,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新进我校的老党员麻方君老师听了鲍老师的《钢铁长城》一课深有感触且很有启发:《钢铁长城》一课,通过回顾人民军队在实现中华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国防建设的成就和必要性,进而真正理解“四史”之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要义。鲍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科教学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阵地,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再基于学科育德目标的达成来研究课的设计,充分教师挖掘和利用好学科教学的资源,将知识传授与德育熏陶和身心发展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让学科教学回归教书育人本原,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台湾问题既是热点又是焦点。”青年党员余佳俊听了秦怡华老师《海峡两岸的交往》感人的一课后,激情洋溢地说道,“秦老师通过文献、图像、视频、口述等历史资料,通过客观的梳理,帮助我们理性地回顾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让我们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对台政策。当今的学生,年轻一代的党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无法深刻体会革命先辈的艰难,唯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身历其境的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 尽管历史不能选择,但是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同时也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党员教师李祎凡随之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倪芸老师精心选择文字、数据、图示等史料,带我们回到了那段特殊的时期。课堂中,师生互动、高潮迭起,不断深化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升华着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让我也激动不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现了新中国的尊严、底线、外交准则;周恩来在日内瓦、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更让我看到了共产党人的正直、坦荡、自信、智慧,‘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因为其为新中国争取到了许多盟友,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光辉一笔。这种以所有国家发展为前提的辩证的思想,展现了大国风范、中国智慧。这样的思想何尝没有影响到中国后来的政治决策呢?一国两制、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我们应该以国为荣,以党为荣,增强文化自信,坚决拥护党的外交政策、决定,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学习“四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学习“四史”也是守护初心勇担使命、应对需求与挑战的保证。为此我们要从“四史”教育中汲取信仰之力,把稳思想之舵、从“四史"教育中汲取党性之力,让初心薪火相传、从“四史”教育中汲取发展之力,把使命勇担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担当,将"党员先行"落实到行动中,将国之重担扛在肩上,为培养祖国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