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有了第二个班主任!”——“你说错啦,朱老师是你的导师!”
“我今天和我的导师正式见面了,她让我觉得很亲切,告诉我有什么烦恼和困难都可以寻求她的帮助。”
这样的对话最近一直发生在上海市第十中学预备年级与初二年级学生的平时聊天中。
这都源于上学期期末,市十中学开展了一项试点工作——“阳光导师+”全员导师制试点,使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于是,“全员导师”一词成了学生们课后热门的话题。学生们纷纷好奇自己的导师会是谁?也希望自己选择的老师能顺利成为自己的导师。
就在寒假之前,每一个学生顺利的与导师配对。在寒假中,预备年级与初二年级的全员导师们通过线上家访的方式,对自己的结对学生进行了线上视频家访,对学生们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此同时,导师理念、育人构想、工作思路也在导师们的心里逐步形成。就在上周五,2021年3月12日,预备年级与初二年级的全员导师们围坐在一起,在“团队讨论”的过程中,交流自己在全员导师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些思路与做法,分享自己的创意与心得,用案例诉说着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育人故事。
预备年级的会议上,年级组长曲嵘老师反馈了年级组在寒假中的全员导师工作情况,并介绍了新学期计划:每月一次导师与学生的“谈天说地”,闲谈生活、闲谈理想、闲谈困惑......在闲谈中纾解压力,让学生发现自我,认同自我,欣赏自我;每月由班主任牵头召开本班导师会,总结工作经验和不足,通过育人小故事,分享优秀案例中的经验与做法。
会上,预备年级组内6位导师分享了自己的导师工作故事和经验,徐老师和黄老师从任课老师的角度出发,分别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与班主任沟通和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爱好、学业等情况,使他们愿意与之倾诉交流,为家长提供更多有效的家庭教育建议。其他四位老师,顾老师、高老师、鲍老师和闻老师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通过讲述具体的教育案例,肯定导师制对班主任工作的辅助和支持作用。
在预备年级会议上,朱莲萍副校长肯定年级组的规划和配合,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希望:要使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倾诉的对象,得到关注和关心。
初二年级的会议上,年级组长邓老师交流本年级全员导师制工作计划,并重点提出了本年级期借助全员导师希望达成的预期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努力成长为昂扬、积极、乐观、开朗的市十学子。
会上,六位教师代表分享交流前期开展工作情况、育人故事、经验分享。初二年级的全员导师们通过电话、短信、钉钉等形式,在假期中与各自所结对的学生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在于家长的交谈与反馈中,深入了解孩子们在家的生活情况,构建起对结对学生的全方位认识,并在此基础中建立起一生一策的个性化全员导师育人设计。
预备年级、初二年级的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会议上,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份份精心的设计,一项项创新的实践,为市十全员育人增添了新的内涵与特色,赋予了市十育人从“阳光导师”到“阳光导师+”的实践内涵。
会上,《上海市第十中学“阳光导师+”全员导师工作手册》也正式发布。《手册》涵盖了相关政策、制度、守则,以及全员导师工作的基本职责与基本任务,从学生、教师、家庭三个层面,设计了日常工作所涉及的必要板块,为全员导师们工作的开展与推进提供了的引导与便利。
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市十中学的全员导师们将用大爱的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