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弘扬雷锋精神,当一名志愿者
发布日期:2014-03-11    发布人:

任其斌(2014.3.10

非洲有一句谚语:不怕不知道,就怕不想知道。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以下问题:

什么是“志愿者”?什么叫“雷锋精神”?它们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志愿者是志愿为社会公益活动、大型赛事、会议等服务的人员。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的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中宣部诠释新形势下雷锋精神的五个内涵:一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二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三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四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五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志愿者简单说就是义务做好事,雷锋精神也可以简单概括为“做好事让人快乐”,从本质上看,雷锋精神与志愿者一样,都是一种文化象征。

从相容性角度看,中国的雷锋精神与国际的志愿者具有一样的价值。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分别培养了几千名志愿者,为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展现了我国人民良好的形象,还为今后我国的道德建设和公民社会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

从相异性角度看,它们一个是外来,一个是本土。雷锋精神是基于中国土壤长出的一棵大树,具有民族的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可以赋予新的内涵。如果我们抛弃雷锋精神,等于抛掉了自己的文化根脉。若依照别人的标准评价自己,对于一种文化来说,就是一种话语权的转换,就是割断自己的根脉,从而让我们的文化自信荡然无存。自我与他人,有限与无限,平凡与伟大,无论时空如何变化,这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变,这些人类所必须面对的人生命题没有变,对这些命题给出完美答案的追求就没有变。这就是雷锋精神能超越时空的原因,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35日为学雷锋日,125日为国际志愿者日。

所以,在三月,我们还是“做学雷锋的志愿者”吧。

大家知道我们学校有哪些志愿者吗?

我校周厚蓉老师获得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称号;党支部、教工团的党员教师和青年团员教师从去年1127日至今,参加路口交通宣传和执勤任务;高二(1)班高倩闽同学在第一届复星保德信青少年社区志愿者的评选中获得“明星志愿者”称号,将于320日参加由团市委组织的颁奖典礼。我们还有许多同学积极参加校内志愿者服务,如图书馆义务整理、国旗护卫、爱心伞出借、天气预报、失物招领等。在校外的志愿者服务有:地铁爱心志愿者、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敬老院敬老服务、公园绿化保洁等。

伟大的思想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关心公益应当是每个有相当教养的人所共同的。”如今,时过境迁,公益与教养无关,与身份无关,与信仰无关,公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忙碌生活中的一杯茶,七彩生命中的一抹亮色,没有一个时代比当下更重视公益的存在。

同学们,青春总是一闪而过,青春也从不缺乏精彩!让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做一名社会公益的志愿者吧。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