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第五期上海市“双名工程”种子计划(黄浦)高中语文陈杰团队启动仪式在上海市第十中学隆重举行。上海市第十中学党总支书记王飞红、校长王峙渊、教导主任吴海霞、团队领衔人陈杰及八位团队成员,与特邀专家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中学党委副书记樊新强,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黄浦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邓彤,以及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中语会理事、黄浦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黄浦区语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勇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校长致辞:寄望团队扎根生长、辐射引领
启动仪式上,王峙渊校长首先致欢迎辞,向莅临现场的专家、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八位青年教师表示祝贺。他表示,上海市第十中学将全力支持团队建设,为团队提供开放的教研环境和优质的资源保障。同时,他对青年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是以种子的姿态扎根生长,在阅读与课堂中积淀成长;二是以破土的勇气突破创新,直面教育改革问题,探索新技术应用;三是以成林的胸怀共享共进,发挥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同行者前进。
团队介绍:聚焦AI赋能,深耕思辨性读写融通
团队领衔人陈杰详细介绍了团队概况及研修方案。团队由来自区内五所高中、完中的八位优秀青年教师、职初教师组成。研修主题确定为:基于AI赋能的“思辨性读写融通”的实践研究,旨在应对AI技术对传统写作教学的挑战,形成可推广的读思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发教材思辨性读写融通教学案例库。
专家寄语:肯定研究价值,提出宝贵建议
特邀专家樊新强、邓彤、杨勇老师分别对团队项目进行了点评和指导。樊新强老师肯定了“AI赋能”“思辨性读写融通”“实践研究”的重要意义,建议团队进一步加强“融通”方面的设计,思考如何利用AI技术实现读与写的融合。邓彤老师强调写作教学应突出人的体验感和审美创造,培养人与AI的交互能力,并建议青年教师在团队项目下建立自己的子课题。杨勇老师高度评价了团队项目的价值,鼓励团队大胆探索,克服AI工具适配等困难,同时提出聚焦精准、实证跃升等关键词与老师们共勉。
学员代表发言:怀揣使命,砥砺前行
学员代表、上海市大同中学语文老师郦寅发言,分享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她表示,作为青年教师,将以谦逊之心深耕专业土壤,以破茧之志探索技术边界,以成长之心融入团队使命,通过开设公开课、撰写研究论文等方式,让技术素养与人文精神在课堂内外共生,为团队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启动仪式标志着第五期上海市“双名工程”种子计划高中语文陈杰团队正式开启研修之旅。在专家的引领、学校的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该团队将在AI赋能的思辨性读写融通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为黄浦高中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