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工之家 > 缤纷天地 > 正文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校德育——《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
发布日期:2008-09-23    发布人:


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从学校、家长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来看,只有考虑分数是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因素。“分数一高遮百丑”的现象普遍存在。几年前,清华高才生仅仅为了好奇就用硫酸伤害无辜的狗熊,云南的马家爵因一语不和就拔刀相向,都说明了学生的智慧发展与个性发展。道德智慧失衡。

历史告诉我们,现代社会只有人类智慧和道德共同提高的基础之上发展,它才是可以期待的,合乎理想的。道德教育的终极值在于通过引导和塑造善的品质,使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按照人性的、道德的要求作出价值取向,使这个社会的发展更适合人类的需要,使物质文明最终服务于人类变成物质世界的俘虏。多元智能理论正是帮助我们正确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理论,也是我们改善目前德育工作的理想途径,同时,更能改进教师们的育德能力。

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一个研究小组承接了一项课题,研究人类的智力潜能及其开发。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发表了名为《智力的结构:多元治理理论》的著作。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的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 智力离不开实际生活情景。

2、 智力应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智力与创新分不开。

而人类具有七项智能。

1、语言智能——民间故事家、演说家、诗人、剧作家、小说家、语言学家、著名的节目主持人。

2、音乐智能——作曲家、演奏家、指挥家。

3、数理逻辑智能——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统计学家、逻辑学家、会计师。

4、空间智能——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雕塑家。

5、身体运动智能——演员、运动员、舞蹈家、服装设计师、手工艺匠。

6、人际交往只能——政治家、外交家、宗教领袖、卓有成效的教师、心理咨询专家。

7、自我认识智能——对自己内心世界有深刻感知的人。

8、自然观察智能——农夫、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庭院设计师。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八种智能,拓展了以往我们对智力范畴的认识。传统的智力观更多地侧重与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的智能,虽然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预测,但却不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判断。而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学校教育在更大的范围内发展更多的才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的多元模式,这种实践位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智能领域的拓展也使智能领域和道德领域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德育教育不是一种智能。却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
……

上海市第十中学 王世安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