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研专题 > 正文
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智慧课堂————顾海燕
发布日期:2010-12-30    发布人:

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智慧课堂

——评鲁海燕展示课《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上海市第十中学 顾海燕

2010年12月21日黄浦区优青教师教学展示活动(初中数学)在我校进行,由我校青年教师鲁海燕执教,课题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下面从以下几点对这节课进行点评。

1、评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师将教学目标合理地设计成三个层次,一是经历画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过程。二是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探究、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三是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会用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和类比的思想来探究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精心设计每个层次,以书本为中心,源于书本,而不拘泥于书本,目标的设定符合初中学生的实情,给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但又不低于教材的定位,注重了学生的思维、条理、综合性的培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很高。(上海市数学名师基地导师顾鸿达评价原话)

2、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通过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主动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初步体验了数学中的类比思想、数形结合,而教师在这个活动中对学生给予合理的评价和适时的启发、点拨,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从主观上获取了知识。多媒体的使用经历了从列表—描点—连线—图像类比—运动的过程,课件制作有效,不流于形式,充分体现了多媒体的使用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上海市数学名师基地导师顾鸿达评价原话)

3、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学案很有特点,体现了学习的过程和归纳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老师给与的知识,更要关注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从感性到理性地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导入部分用了30秒,给出知识的台阶形成兴奋点,对本节课非常实用。整堂课提问19次,内涵充分有质的感觉,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正确的表达通过教师的口述,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数学表述严密、严谨的态度。营造了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学生反映积极,效果很好。

整堂课的设计从“数”到“形”,再从“形”到“数”,让学生经历反比例函数性质与图像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解析式说明图像不能与坐标轴有交点,通过设计冲突性的问题,强化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降低了难度,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了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加强了对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这为学生以后学习函数的性质提供了帮组。根据教学目标,有坡度的设计例题和思考题,促进了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利用解析式的角度,列表的角度,画图像的角度等多种方法来研究更多的函数的性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课堂教学,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让学生能充分体验知识获得的经过,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让在听课的教师感受到实现课堂的互动,是需要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即使普通中学的学生也能适当的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作业的布置中有鲜明的特色,体现了分层性,作业1是必做作业,是用来落实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作业2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学会用本节课的方法解决问题。

最后,上海市数学名师基地导师顾鸿达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1、板书设计精心,留给学生了很重要的东西。

2、难点处理得当,教师的数学专业知识扎实。

3、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做的好。

4、市十中学的数学高考成绩在全市已挤进区重点中学的行列,且名列前茅,从而体现了市十中学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水平。

2010年12月29日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