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研专题 > 正文
评课——孙一鸣
发布日期:2010-12-29    发布人:

一、重点突出、过度自然

孙吉凤老师在这堂课上目标明确: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并且能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态亲切,语言清晰简洁,过度自然,引导有方、环环相扣。课堂气氛活跃有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严格依据《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不仅注重物理知识的教学,还渗透了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物理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等。整个课堂设计完整、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评价

引入迅速有效,通过亚运会中国举重运动员获得金牌的视频,引入力的概念,贴切有效并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讲解力的概念时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力的例子并引导学生归纳出力的概念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时使学生感受用归纳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

通过火箭发射及绕地旋转讨论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在生活中学物理,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巧妙实验证明微小形变,渗透将微小量放大的思想,开拓学生思维方式。

尾声通过总结本堂课的重点概念并附加课堂练习巩固反馈起到首尾呼应。

四、教学建议

1、教科书中力的概念即可定义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可定义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孙老师教学中讲授的是前者的定义,个人认为教授后者定义更为明确。因为它能帮助学生辨清前一个物体为施力物体,后一个物体为受力物体,便于学生理解力的产生离不开这两个物体中任一个以及方便之后讨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等概念。

2、在证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建议用DIS力传感器做实验比用拉弹簧效果更好。

3、如果在课堂上留一些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更好。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