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沿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史沿革 > 正文
市十中学高中部公办转制办学的一段回忆
发布日期:2021-10-29    发布人:魏孟勋

今年—2021年—恰逢上海市第十中学建校115周年。我不禁想起我2000年接任市十中学校长时学校高中部公办转制的一段往事。2000年春节前夕,原南市区教育局领导约谈我,向我通报区教育局领导根据市教委高中教育适度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意见,决定市十中学高中部作为公办转制的改革试点。根据这一决定,市十中学高中部不再实行公办体制,而是转为民办公助,收取一定的学费,转制后学费为每学期1600元(原公办高中的学费为每学期600元)。学校高中部更名为 “上海市若安高级中学”,学校初中部更名为“上海市第十初级中学”,就是说一所学校同时挂两块牌子。

2000年9月1日,市十中学高中部正式转制,著名民主人士邓伟志先生专门题写校名“上海市若安高级中学”。邓伟志先生和时任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沈祖炜先生亲临学校参加开学典礼,并为新校牌揭牌。但学校高中部转制后,却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办学窘境。原来在公办体制下,学校高中部历年招收新生的录取进分线一直居于普通完中之首,且逼近区重点中学。然而,高中部转制后,尤其是黄浦区和南市区2000年“撤二建一”合并后,我校高中招收新生的质量出现了大滑坡,从“老大”地位跌落至市南中学之后,录取进分下滑5分之多。这对市十中学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投下了阴影,社会反响很大,一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市十现在不行了”的传言。这对市十师生,包括校友、家长,心理上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同时,一所学校,两块牌子,在实际运作中也日益显现出不少矛盾和不便之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高中和初中的发展。由于转制后生源下滑等负面影响日趋严峻,2002年,我和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的讨论,决定停止高中公办转制的改革试验,高中部退回公办体制,撤销“上海市若安高级中学”和“上海市第十初级中学”,恢复“上海市第十中学”校名。2002年11月,我在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上向教育局就学校办学体制进行汇报,正式提出学校退回公办体制的申请。教育局办公会议经过认真的讨论,同意了学校的申请,后经市教委正式批准于2003年9月起,“上海市第十中学”重新恢复校名,重新实行公办体制。2003年高中秋季招生,市十中学高中新生录取分数线重新位居所有完中之首,压在我心头整整三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搬走。我清楚地记得,2003年高中招生时,我在区招办遇见时任姚仲明局长时,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市十翻牌成功!”我当时的心情是十分激动的,市十中学又回到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又经过2003年—2006年三年过渡,上海市第十中学又转制回来了!现在回首这段历史,我庆幸当时学校班子正确的决策,这步棋走对了,办学体制的转换成功为学校后来申报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成功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1962年,市十女中曾被确定为南市区重点中学。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80年代初学校没有恢复区重点中学。而学校2011年被命名为黄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从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十中学区重点中学的地位。

2000年—2003年是学校高中办学很困难的三年。我特别要感谢高中部的老师,在三年的教学中,克服了生源质量下滑的困难,严谨务实,实践“笃行勤学”的校训,发扬市十“身教言传,循循善诱,教学相长,精益求精”的教风和弘扬“为人忠实,作风朴实,学习扎实,身体结实”的校风,树立了“敬业、求真、勤思、善导”的市十教师形象和“朴实、正气、团结、进取”的学子形象,创造了辉煌的办学业绩。三届转制高中的高考成绩十分靓丽,市十中学高考排名位于全市市区重点行列。当时全市市区重点中学共98所,市十中学高考成绩可跻身于98所市区重点中学,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反响。“普通完中的生源,达到了重点中学的质量。”这是社会对我校办学的评价。我去教育局开会,教育局分管教学的副局长常对我说,你们考得真好啊。听到领导和社会的肯定,我心里无比自豪。我也要特别感谢学校初中部的老师,由于我校初中部一直有极高的教学质量,在学生、家长和社会有极好口碑,初三老师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为学校高中部输送了一大批优质生源,确保我校历年高中理科班和其他各班的招生质量。没有初中部老师的辛劳,就没有高中部骄人的办学业绩。我校的总务、教导处二线老师们利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源,勤俭办学,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为市十办学的高质量同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004——2006年,学校实现了退商还教,建设起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齐全的新型校园。我要特别对二线的老师们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在建校115周年之际,我常常想起这段办学经历,不能忘怀。留下这段文字,是为了留下市十中学办学历史上值得记忆的一页。市十中学已走过了辉煌的百年,衷心希望学校再创造又一个更辉煌的百年。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