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以爱之名 言暖花开——上海市第十中学开展“防欺凌教育”主题班会
发布日期:2025-05-15    发布人:德育处

本学期,学校德育处常态化推进“防欺凌”教育,指导各班级结合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一班一策开展主题班会,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在这当中,初二(6)班的育人实践值得关注。

5月8日中午,初二(6)班班主任徐晓怡老师组织了一场主题为“如果你说的话看得见”的特色班会。德育主任陈杰、未保教师郭超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语言暴力应对之道,在思维碰撞中探寻和谐班级的建设密码。

班会以互动游戏切入校园语言暴力话题,通过情境模拟引导学生掌握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徐老师鼓励同学们遇冲突时先冷静观察,坦诚表达感受,明确需求,以尊重态度沟通,并强调尊重与共情的重要性。最后,同学们写下一句善语,承诺以温暖言行共建美好班集体。

活动尾声,郭超老师针对防欺凌要点进行专题指导,详述校园欺凌对受害者身心、学业的长期危害,强调“沉默是暴力帮凶”,呼吁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勇敢发声,及时求助,共建友善校园。

陈杰老师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小误会大矛盾”的成因,指出主动沟通是化解矛盾的关键,并提醒学生遇欺凌时保持冷静,及时求助。学校将持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此次主题班会作为全校防欺凌教育的生动实践,既强化了同学们的集体责任意识,也为营造和谐班级氛围注入强劲动力。这场关于言语力量的探索,将成为学校防欺凌教育的创新做法,为构建更加和谐的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感想:

班会后,我反复回想着老师讲的语言暴力问题。言语如无形利刃,若唇齿间跃出的词句能被看见,那划在人身上的伤口必是鲜血淋漓。我们需要学会用更温暖的方式对话:描述事实时放下指责的语气,表达感受时不带攻击性锋芒。当语言暴力发生时,沉默围观就像给施暴者递上了盾牌。如果说伤人的话语会冻住别人的血液,那么集体沉默就是让冰霜蔓延的加速剂。“言为心声”,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把那些脱口而出的锋利言辞慢慢打磨成串起班级温情的丝线。

——初二(6)班 顾海苏

这次班会让我深刻认识到语言暴力的隐性伤害。讥讽、起外号等言语就像无形的利刃,虽不伤及皮肉,却会在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裂痕。回想起上半学期分组学习时,我曾用不恰当言辞中伤过同学。当时误将伤害当玩笑,如今方才醒悟。这正是典型的“暴力沟通”,只图一时情绪宣泄,却全然漠视他人感受。

通过班会学习,我掌握了“非暴力沟通”四步法:客观陈述事实(“我们组的作业得分不高”)、坦诚表达感受(“我感到有些焦虑”)、清晰说明需求(“我们一起想办法提高得分”)、提出具体请求(“我们可以共同制定改进方案吗”)。这种沟通方式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又能维系人际温度。

语言艺术彰显人格修养。我将把“关你什么事”、“你真笨”等伤人话语封存,转而用“我需要帮助”、“我们一起努力”搭建理解之桥。相信当每位同学都践行善意表达,班级必将成为滋养心灵的温暖港湾。

——初二(6)班 张君逸

今天的午自习时段,我们班以“如果你说的话看得见”为主题开展特色班会。通过趣味互动环节营造轻松氛围,引导同学们在欢笑中开启对日常言行的深度反思,直面过往沟通中的不足之处。随后,我们执笔书写暖心寄语,让素笺承载温情,既定格了纸页间的温度,更凝聚起班集体的暖意。

——初二(6)班 姜静雯

班会课上,通过互动游戏引导同学们分享校园生活中的困扰,这种沉浸式体验有效激发了参与热情,让平日羞于表达的同学们也能畅所欲言,许多因琐事产生的隔阂在坦诚交流中得以消解。在“非暴力沟通”的学习实践中,我深刻领悟到:健康的人际交往需要以诚相待,用客观陈述替代情绪宣泄,用清晰表达取代隐晦暗示。班会尾声,当每位同学执笔写下激励话语时,教室里流淌的不仅是墨香,更是彼此传递的温暖。

——初二(6)班 刘义晟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