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在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坚守立德树人的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黄浦区教育大会、黄浦区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围绕黄浦教育“高、先、精”的定位,和“教育改革引领区、创新教育先行区、教育发展精品区”的目标,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在“做更好的自己”办学理念引领下,继续弘扬“正思、勤学、笃行”的市十文化,以“深入五育并举、深化教育综改、推进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为发展思路,谋发展、促改革、抓落实、守底线、求品质,践行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德育工作
1、开展结合时代背景、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聚焦建党100周年主题,充分发挥“红色移动课堂”等社会实践资源,利用“红色思政”“市十讲堂”等载体,开展“学党史红色基因我传承”、 “访遗迹红色行走强信念”等系列活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植入红色基因,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五育并举”为指导思想,围绕学校核心文化进一步加强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落实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以学校核心文化“正思(价值追求与思维品质)、勤学(学习态度与自主教育)、笃行(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架构,通过深入挖掘区域“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所蕴含的育人资源,建立“多彩学习圈”实践体验版图,重点打造社会实践课程,以设计主题教育课程、融合体验实践活动、联动学科德育为实施载体,完善德育特色课程图谱,逐步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三个系列的育人课程体系。
3、深入推进全员导师制试点工作,构建全方位育人网络。开展《基于全员导师制试点的思政融合协同育人实践研究》,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和全员导师制度,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关心关注并回应指导学生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和生涯等方面的个性化需要。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创新优化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途径与方式,不断增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责任意识和家长的责任意识,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构建家校联系规范专业有效途径,形成教育合力。
4、加强包括学生社团、主题实践、仪式教育等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增强美育熏陶,提升科普教育水平,加强品牌社团建设;开展仪式教育,精心设计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精心设计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节庆活动,以及初、高三的毕业典礼和八年级的十四岁集体生日。
5、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加强特殊学生和特殊时期的关爱关护,实施提供心理干预和辅导。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实施《黄浦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开展青少近视干预项目。积极开展食育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大力倡导宣传餐食节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
6、推进“温馨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内教育生态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完善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和奖惩条例,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强化规则意识和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建文明校园。围绕“规范、严谨、勤学”的学风建设和“守纪、文明、和谐”的班风建设,各年级制订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行为规范要求和重点训练内容。班级加强“温馨班级”自主设计,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班级集体进步,体现班主任工作实效。
二、教学工作
7、对接初、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学校课程改革。高中稳步推进学校“双新”实施方案,优化课程管理,规范教材使用。重新构建学校高中课程图谱,形成涵盖“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且具有完中特点的高中课程结构框架;以学科模块建设和单元教学设计为抓手,加强“双新”背景下的学科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效能。初中贯彻《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做好中考改革的教学转型应对策略研究,加强跨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优化物理、 化学实验教学,整合资源,鼓励保障学生参与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编写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
8、以项目为引领,开展教育研究,以科研促教研。贯彻落实《黄浦区推进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教学形态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空等维度的变化,展开教学形态研究与实践,挖掘不同教学形态中的典型创新教育元素,构建不同教学形态下的创新教学模式。参加黄浦区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第三轮)中,开展《课程领导力视域下跨学科课程实践探索》项目研究,旨在通过不断提高课程领导力,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设计跨学科学习框架,引发跨学科学习行为,设计多维过程性评价,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构建校本跨学科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9、聚焦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改革实践,推进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利用空中课堂的资源,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结合单元教学设计、问题教学、思维教学、主题教学、实验教学等研究,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有效评价等方面深入核心素养教学研究。深化作业研究,加强对作业的统筹管理和科学指导,确保作业数量、内容和难度适宜并有效,切实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持续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学生学习轻负担、高效能。
10、加强全员质量管理和过程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实施质量监控。严格落实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师的备课质量、课堂教育质量、学困生辅导质量、作业质量等方面实施有效监控,强化分层教学的举措。在确保合格率的基础上,正确定位各备课组在区域内的学业质量提升区间,以“减少学困生、培养拔尖生、提高中等生”为抓手,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队伍建设
11、坚持以师德为核心,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传承市十精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市十中学教师行为准则,在教师中形成依法从教、廉洁从教的良好氛围。开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的师德专项主题活动,将“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作为全校教师共同的追求。大力弘扬教师的“正气、大气、书卷气”,广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通过教师论坛,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文素养。
12、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区、校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教学展示周。成立青年教师研修坊,加大培训、深造力度,助其快速成长。充分发挥区、校骨干教师,以及市、区名师工作室学员的示范作用,通过教育论坛、公开课、课题引领和项目推进等,搭建学习分享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形成开放互动的学术交流机制,引领教师群体从知识型走向智慧型,从认知方式的转变走向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教育境界的提升。
四、其他工作
13、持续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规范建立健全校规校纪。进一步优化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专业法律顾问等校内外资源的整合,营造依法治校良好环境。
14、切实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提高校园安全意识和校园安全管理水平,落实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生产、特殊天气等全方位安全防控体系,努力营造安全良好的校园环境。
15、加强校园环境设计,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改造理、化、生实验室,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以“美化、净化、绿化”的校园环境熏陶和感染学生,把师生的精神文化映射到环境建设之中,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块绿地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展示风采的最佳场所,传达学校应有的文化品位。
2021 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