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4日,上海市第十中学拓展类课后服务馆校合作课程开启“研学博物馆”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在学校拓展课教师李祎凡的带领下,联合“慧成长公益”,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开展项目化学习与研究性探索。学生们通过参观上海博物馆·青铜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
活动期间,同学们各分成了五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校本《社会实践指导手册》与专题学习手册开展研学活动。通过了解文物外形及名称,探讨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器物的制造过程及其历史功用,感受其中彰显的先民智慧与工匠精神。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需要运用常识,还需通过团队合作对文物进行分析、表达、分享,找到研学手册上相关问题的答案。初中的同学们融合历史、语言、逻辑等多学科知识,结合专业教学,完成了对文物及其文化的探索。
过本次传统文化研学活动,同学们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历史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学识,提升了研究性学习能力。
据悉,本学期初中拓展类课后服务馆校合作课程将常态化开展“研学博物馆”活动,通过多元而有意义的项目化学习,综合提升学生素养。
(撰稿:初一2班 王诗韵)
学生感想:
周五课后服务时间,我们去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刚入上博,映入眼帘的就是许多文物。青铜馆内,古色古香的墨绿色色调,古朴典雅的木制展柜,还有灯光所营造的氛围,散发着青铜时代的灿烂文明,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发展的历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许多青铜器上的铭文意义及背景故事。这是一门有意义的课程,使我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学识。——初一2班 金雨萱
为探索课程主题有关的“青铜器铸造业”这一知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上博,了解“夏商周”时期辉煌的青铜文化。青铜器别出心裁的风格、造型;精美的纹饰、图案,让我对它们印象深刻。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与器物背后的故事,向我们诉说着商周时期的文化及其承载的文字发展历程。它们集中反映了古代手工业的伟大成就,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让我增长了见识,读懂了历史,使我受益匪浅。——初一2班 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