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1气温分布
上海市第十中学 方芳
一、单元内容分析
1. 单元简介
本单元“气温与降水”出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教材第一学期第三章——气温与降水。本单元包括气温分布、降水分布和气候特点三部分内容。
2. 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的分布特点;运用气候图表资料归纳我国气候主要特点。
3. 单元结构
二、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课时教学主要内容有如何阅读“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气温的地区、时间分布特点。
2. 地位作用
教材从我国气温分布图入手,通过读图分析、合作学习认识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以及温度带的划分。本课是我国气候的基础知识,是为后面气候的学习作铺垫,同时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
三、学生学情分析
1. 学生的相关学习经验
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气候,知道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了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2.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
由于学生在六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四、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2. 阅读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我国东部、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3. 通过对比的方式,了解我国东西部气温分布的不同影响因素;
4. 阅读中国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比较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不同特点。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气温的地区、时间分布特点
难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和气温曲线图;理解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六、教学策略分析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首先导入部分利用课件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学习。其次对课本中的正文、图表、辅助阅读材料和活动以及课外素材有机整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资料认识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在教学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地理学科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在老师引导下归纳出知识点,在教学中,我牢记“学为主体,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运用地图,多媒体等教学工具,采用课堂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中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学习方法有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
探究任务 |
设计意图 |
|||
新课导入 |
配乐朗诵“从千里冰封到郁郁葱葱”,并配有景观图片播放。 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仔细听听,两位同学的朗诵中所讲述的是什么现象? |
通过“听”和“看”两种感官的刺激,激发生活中对于气温分布的经验。 |
|||
新课教学 |
1.如何阅读“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
指导阅读“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方法。 首先要学会看图例,不同的色块代表了不同的温度范围,两种颜色之间的线表示某个温度值,在地图上叫做为等温线。通过对不同色块的阅读,分析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和特点,能够读出地图上城市的气温。 【板书】一、如何阅读“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读图例 2.读不同色块的分布,分析各地区气温分布规律 3.能够读出某地点的平均气温值或范围 练习:阅读“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在图中给出A、B点,让学生判读这两点的年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 |
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为气温分布特征的归纳做铺垫。 |
||
2. 我国东部地区气温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
活动一: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 读“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1. 找到漠河、沈阳、上海、广州,说出这四个城市位置的共同性。 2. 他们的年平均气温各是多少? 3. 他们的年均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由此请学生归纳出我国东部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是什么原因导致气温会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
读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细心的指导。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让学生阅读地图,判读气温的方法非常直观,再通过数据的比较,就比较容易归纳出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
|
|||
3.西部地区气温随地势的增高而降低 |
4. 找到喀什和昆沙,说出这两个城市位置的共同性。 5. 这两个城市的年平均气温分别为多少? 6. 这两座城市的纬度发生什么变化?年平均气温又发生什么变化? 这与我们前面得出的结论正好相反,这说明西部地区的城市不受纬度的影响,那受什么因素影响? 引导学生对照“中国地形图”,分别说出喀什和昆沙的地形。归纳我国西部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 试回答,昆沙的纬度位置和上海差不多,但是为什么年均气温比上海低得多? 小结:这节课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阅读气温分布图,同时通过读图我们学会总结我国气温的地区差异,也知道了影响气温差异的两大因素: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 【板书】二、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1.东部地区:气温随纬度位置的升高而降低 2.西部地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
对西部两个城市的年平均气温阅读,初步形成一定的疑问,为什么喀什在昆沙北部,但气温比昆沙高,为后面的结论形成做好铺垫。
|
|||
4. 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
我国不仅年平均气温地区差异很大,而且冬、夏气温的地区分布也很不同。 (1)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一月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气温最低的月份,习惯上人们用一月平均气温代表北半球的冬季气温。 出示“冰封的漠河”景观图片和文字资料。
出示“广州迎春花市”图片和文字资料。
看了这些图文资料,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一月份,全国各地冷热的差异很大,自然景色也各不相同。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找到这四座城市——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请将这四座城市按照纬度位置从低到高排列,并读出它们1月平均温度,填写在表格内。 指导学生计算漠河与海口的气温相差约几度? 归纳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板书】三、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冬季:大部分地区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南北温差大。 在刚才的旅行中,要经过一条大河,该河以北的河流一般都结冰,而以南的河流一般不结冰。这是怎么回事? 出示“中国地形”图,并且叠合“中国一月气温”图阅读,指导学生读图查找该河。 请大家在地图上观察这条河流,看看哪条等温线从其附近通过? 在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上,找出0℃等温线,请同学们在图册上画出来。 归纳: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延伸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完成书本38页两个练习。请小组一起完成。 (2)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七月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最热的月份,习惯上人们用七月平均气温代表夏季气温。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午后的沙面温度更高,曾经测得沙表最高温度达82.3℃。如此高的沙面温度,把鸡蛋埋在向阳的沙堆里面,几十分钟后,蛋黄便可凝固,可见“埋沙熟蛋”之说并非谬传。大家知道《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吗?位于吐鲁番盆地中的火焰山远看就像烈焰滚滚,犹如一片熊熊火海。这是因为火焰山上裸露着的红色砂岩,被强风雕琢成一条条斑痕,在夏季烈日照射下,远远望去象是烈焰在升腾。另外,贴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后,热空气强烈上升,由于光的折射,远看好象一缕缕的青烟。 【板书】2. 夏季:除去青藏高原和天山部分地区,我国南北普遍高温,气温相差小。 课堂巩固练习: 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解答:
1、哈尔滨气温状况是图( )所示,广州气温状况是图( )所示; 2、1月份,两地气温相差( )度,7月份,两地气温相差( )度; 3、这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夏季气温南北相差( ); 4、哈尔滨与广州相比,在一年内,哪个城市气温变化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
最后请同学再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
利用图文资料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各地景观的变化,学生能从提供的这些图文资料中搜集有用的信息,形成对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指导学生叠合“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与“中国地形”图,找到0℃等温线所大致经过的路线,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
八、课堂学习评价
这节课我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贯彻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注重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关注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教学中突出了学科特点,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九、板书设计
气温分布
一、如何阅读“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读图例
2.读不同色块的分布,分析各地区气温分布规律
3.能够读出某地点的平均气温值或范围
二、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
1.东部地区:气温随纬度位置的升高而降低
2.西部地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三、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冬季:大部分地区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南北温差大。
2. 夏季:除去青藏高原和天山部分地区,我国南北普遍高温,气温相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