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学专题 > 正文
【教学设计】初中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发布日期:2024-03-21    发布人:徐如意

上海市第十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上海市第十中学  徐如意

一、单元内容分析

1.     单元简介

本单元“神经调节”出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生命科学教材第一学期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本单元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单元目标

通过“神经系统的组成与调节”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神经调节对于其他系统的协调整合作用,以维持整个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继续认识内分泌系统参与调节的方式、特点及意义。因而,本单元的学习既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的层次性、协调性与整体性,也有助于后续学习激素调节以及健康与疾病等内容,在大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     单元结构

单元流程图

 

二、教学内容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课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二课时)”教学主要内容有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反射的发生以及反射的意义。

2.     地位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说明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指出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大脑能够调节和控制低级中枢脊髓的活动,进而认识反射中枢的层次性,通过分析由于机体特定结构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功能障碍或异常行为表现,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为后续学习健康与疾病等内容作铺垫。

三、学生学情分析

1.     学生的相关学习经验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六年级科学课的学习知道人体通常运用多个感觉器官来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人体能够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进而在大脑形成感觉;通过生命科学课的学习能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层次,知道神经元、神经组织、脊髓与脑的结构与功能;上节课中经历了“观察非条件反射”实验,掌握了非条件反射的观察方式并记录统计了膝跳反射的实验结果,能描述反射的概念;本节课学生需进一步认识并说明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分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快速、短暂、精确地做出有规律的反应并阐明反射的生理意义。

2.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期,因而较难理解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难以建构人体微观结构及其功能在外部表征与内在关联等方面的准确认知,故借助观看数字化实验、搭建物理模型等显性化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具象认识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完整性,分析说明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合作的探究学习能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目标

1.  借助数字化实验资源,概述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说出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

2.  经历搭建“反射弧”模拟电路模型的探究实践活动,说明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解释结构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功能无法正常执行的原因。

3.  结合实例阐明人体对体内外刺激做出的反应及其生理意义,认同人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难点: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

六、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设计时以问题链串联课堂教学环节,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自主式学习,发展科学思维。

运用电路器材搭建“反射弧”模拟电路模型,借助数字化实验分析反射的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数字化协同实践助力教学重点落实与难点突破。运用平板智能终端实现资源分享、互动反馈等过程,提升课堂效率;现场体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神经科学前沿设备,学思结合、寓教于乐,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运用智能在线学习平台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借助平台的AI学伴功能实现个性化作业的推送,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创设情境】

播放学生实验画面,引导回顾反射的概念,引出课题。

提问:人体如何完成反射?

 

观看“膝跳反射”实验,回顾反射的概念,进而思考人体如何完成反射。

 

回忆膝跳反射,巩固反射的概念,产生新的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提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探究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反射弧的结构”数字化实验并阅读课本P.40的内容,指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

提问:反射的过程中,神经冲动沿什么通路传导?

【探究活动2

组织学生观看膝跳反射的数字化实验并标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收集、评价活动成果。

提问:反射弧的各部分结构具有怎样的功能?

【探究活动3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40的内容,概述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小结: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观看数字化实验,阅读课本,归纳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认识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观看膝跳反射的数字化实验并标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分享展示活动成果。

 

 

 

阅读课本,概述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描述膝跳反射的过程。

 

 

 

 

运用数字化资源认识并说明反射弧的结构,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借助数字化实验分析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建构反射弧的概念模型,提升图像分析与信息处理能力。

 

 

基于概念模型说明反射弧的功能,提升信息整合与处理能力。

 

反射的发生

提问:如果反射弧的结构受损,反射还能发生吗?

【探究活动4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搭建模拟“反射弧”的模型,评价活动成果,引导学生分析反射的发生需要结构完整的反射弧。

 

提问:为什么受试者能控制反应?膝跳反射实验中,发生反射和形成感觉的两种过程的神经冲动传导通路有何差异?

 

【迁移与应用】

介绍脊髓灰质炎病例与表现,组织学生推测患者反射弧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并说明原因。

【应用与拓展】

组织学生体验“力量召唤雷电”仪器,介绍神经电生理监测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

 

 

 

小组合作搭建模拟“反射弧”的模型,展示说明活动成果,分析反射的发生需要结构完整的反射弧。

 

 

思考,分析感觉形成的通路,进一步建构概念模型,基于实验现象说明脑对脊髓的调控作用以及脊髓传导信息的作用。

 

 

思考,通过平板提交回答,推测并分析患者反射弧受损部位及导致症状的原因。

 

观看、体验前沿科学仪器,了解神经科学设备的临床应用。

 

 

 

经历搭建“反射弧”物理模型的跨学科探究实践活动,演绎推理反射发生的条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进一步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的功能,理解反射中枢的层次性,从而认识人体的层次性、协调性、整体性。

 

 

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数字化设备反馈回答,提升学习质效。

了解我国在神经科学发展,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求知欲,树立社会责任感。

反射的意义

提问:反射对于我们具有怎样的生理意义?

【案例分析】

汇总学生预习提交的常见反射,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并阐明反射的生理意义。

小结:反射对于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提交常见的反射,描述反射的过程,尝试分析并阐明反射在不同情况下的生理意义,认识反射活动对机体的重要性。

 

 

数字化设备助力课前预习,提升信息搜集能力,结合实例阐明反射的意义,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认同人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总结

【课堂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突出重点,延伸课堂。

八、课堂学习评价

【迁移与应用】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主要由于病毒侵染损伤了人体的神经元所致。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往往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但对刺激仍有感觉。试分析患者反射弧最有可能损伤的部位,并说明原因。

评价层级

评价标准

第一层级(不合格)

未正确指出损伤部位,无法说出反射弧的结构。

第二层级(合格)

正确指出损伤部位,基本能说出反射弧的结构,但无法具体说明该部位受损的原因。

第三层级(良好)

正确指出损伤部位,能说出反射弧的结构,基本能说明该部位受损的原因,但对于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描述不够准确或结果分析不够到位。

第四层级(优秀)

正确指出损伤部位,能结合反射弧的结构说明该部位损伤的原因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分析到位、表述准确。

 

分享到:
相关信息